7月28日,老山界所在的城步苗族自治縣南山牧場。當年紅軍長征翻越的越城嶺老山界所處的南山牧場已經(jīng)成立了湖南南山國家公園,成為我省首個國家公園。 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
“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瑤山,地圖上叫越城嶺,土名叫老山界。 ”陸定一在散文《老山界》中,描述了中央紅軍于1934年12月翻越長征中第一座大山時的情景。老山界,位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南百余里,南山風景名勝區(qū)的東南部,其間蒼崖陡峭,路旁古樹參天,樹上鐫刻的“紅軍萬歲”的標語依稀可辨。
8月上旬,湖南日報記者加入黨報聯(lián)盟重走長征路聯(lián)合采訪團,前往城步苗族自治縣老山界、長安營等地,尋訪紅軍長征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歷史痕跡。
城步南山晨曦
昔日老山界 今日“國家公園”
城步地處湖南西南邊陲,南鄰廣西的資源、龍勝。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曾先后有3支紅軍部隊經(jīng)過這里,分別是:1930年12月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七軍轉戰(zhàn)經(jīng)過城步西巖地區(qū);1934年9月和12月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六軍團和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經(jīng)過城步南境的楊梅坳、蓬洞、汀坪、江頭司、五團、丹口、南山、長安營等地。在這一系列紅軍的活動當中,最為外界熟知的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了,因此聯(lián)合采訪團一行到了城步縣城后就直奔老山界。
老山界所在的南山,主干公路從江頭司盤山而上,在海拔940至1805米的山中穿繞,全長21公里,形成了一個個大“之”字彎。“82年前,紅軍要翻越這崇山峻嶺真是太不容易了。”采訪團成員紛紛感慨老山界的險峻。
1934年9月,肖克、任弼時、王震率紅六軍團西征經(jīng)過城步時,當紅軍翻越老山界后,出現(xiàn)在眼前的竟是一片綠波起伏、一望無垠的大草原。王震望著這亙古荒原,顯得豪情滿懷:“多好的草山啊,革命勝利后,我們一定要在這里建設一個現(xiàn)代化的大牧場。”而今,南山牧場不僅成了知名的乳制品品牌,“湖南南山國家公園”也獲得批復,往日硝煙早已化為了一路歡笑。
城步南山幽境
九旬老太思念“紅軍大哥哥”
長安營位于縣境西南面,南山腳下, 是清朝政府的駐軍所在地,又因地處偏僻,成了清朝政府懲處犯事官員的流放地,當年稱長安堡。1934年12月,當中央紅軍大部隊過境后,“清鄉(xiāng)隊”30多人曾圍捕藏在長安堡村民楊進美家的12名紅軍傷病員。紅軍在木屋的窗眼板壁縫隙中開槍還擊,脫離險境后,在苗胞的帶領下,迅速西去追趕主力部隊。
楊進美的屋子現(xiàn)仍保存著。走進這座老屋,照面墻壁上十多處彈洞依稀可見,一面房屋的后墻上,還依稀可見紅軍留下的抗日歌詞:“打倒倭寇,打倒倭寇,除漢奸,除漢奸,大家武裝起來,救中國……”
當歷史的痕跡褪去,長安營已經(jīng)變身一座包含大寨風情文化村、東晉人工古杉群、長坪紅軍紀念碑等景點的景區(qū)。今年90歲的汪己妹一家在景區(qū)經(jīng)營土特產(chǎn),看到采訪團一行的到來,她回憶起了82年前的那個冬天,與家人一道救助紅軍傷員的情形。
“爸爸夜里背了個受傷的紅軍回來。”汪己妹說,父親汪家洪當年給紅軍帶路當向導,返回路上發(fā)現(xiàn)路邊躺著一個紅軍傷病員,便背回家中為他療傷。為了不被發(fā)現(xiàn),一家人對外“宣稱”是“廣西來的外甥”。由于父親白天常常外出,母親不方便“見外人”,7歲的汪己妹就跑進跑出,端茶送藥,成為了這位“紅軍大哥哥”的好朋友。
傷勢漸好之后,紅軍戰(zhàn)士告別了汪己妹一家人。“他說革命勝利了會回來看我們的。”汪己妹看著南來北往的游客,又陷入了對故人的思念。